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【星雲大師全集209】 十大弟子傳-36
2018-05-29
阿難陀──多聞第一 6
●恆河上空入涅槃
佛陀涅槃後,繼承佛陀衣鉢的是被尊為首座的長老大迦葉,二十年後,大迦葉已經一百多歲,他就往雞足山裡面涅槃。
在他臨走時,他把佛陀的家業傳囑給阿難陀,阿難陀以將近八十歲的高齡,繼承法統,像是春天開花,秋天結果一樣的自然,這就是佛陀當初對他的希望。
如此,佛法在阿闍世王的護持之下,很平和的弘揚開來,自從大迦葉入滅以後,親近過佛陀的大弟子恐怕就剩下阿難陀一個人,領導著教團的阿難陀,年齡也一年比一年高,當他一百二十歲的那一年,有一天在過路中,聽到一位青年比丘正誦著佛陀講過的偈語,那位比丘誦的是:「若人生百歲,不見水老鶴,不如生一日,而得能見之。」
阿難陀一聽這首偈語被誦得錯誤得離譜,簡直可說是牛頭不對馬嘴,就很懇切的上前糾正這首偈語應該如下誦念:「若人生百歲,不解生滅法,不如生一日,而得解了之。」
那個青年比丘聽了阿難陀的教誡以後,回去告訴他的師父,哪知這位師父聽了反而不高興的對青年比丘道:「你不要聽阿難陀胡說,阿難陀現已老朽,已經失去記憶和智慧,我教你的不會錯。」
青年比丘聽了師父的話,又再去告訴阿難陀,阿難陀聽了想去找他的師父,問他為什麼會說出這愚痴的話來?後來他想想,跟這種人講話,他也不會聽你的,也就中止了。一向溫和讓人的阿難陀,統理當時的教團,有著無上的教權,但仍是以忍讓為處世的根本。
不過,已經一百二十歲的老人,而且又是開悟的聖者,對世間早就沒有絲毫的留戀,經過這次事件以後,他更深深的厭離世間,他想:「這個世間真沒有辦法,佛陀涅槃未久,謬解佛法的人就這麼多,未來教團中有邪知邪見的更不用說,我為佛陀誦出大法,而人們乃我見我執,並不依法奉行,我在世間上還有什麼用呢?」
當阿難陀這麼想時,自然就懷念起佛陀,更連想到舍利弗、目犍連、大迦葉等諸大弟子,他又繼續思惟道:「啊!這些人如同飛鳥追隨颶風一般進入涅槃,眾多的聖者中,現在只剩下我一人,如同被砍光的森林一般,留著一顆大樹也不能遮風擋雨,人間很寂寞,我也進入涅槃吧!」
阿難陀有了這樣的想法,就下了決心,把大法流傳的責任付囑給他久已培植的弟子商那和修,自己則拿起鉢向北方的恆河走去。因為這時摩揭陀國的阿闍世王正要和毗舍離國開戰,阿難陀心想,如果在摩揭陀國入滅,遺骨就不會分給毗舍離,如果到毗舍離入滅,他們也不會將遺骨分給摩揭陀國,所以他打算在兩國交界處的恆河中間上空進入涅槃。
當阿闍世王知道阿難陀要涅槃的消息時,幾乎昏了過去,他趕快帶領人馬在後追趕,當他到達恆河岸邊的時候,阿難陀已經坐船到恆河中間,阿闍世王立刻五體投地的大聲叫喊道:「最勝自在的佛陀!請您慈悲,施給我們寂靜的尊者!三界明燈的尊者!請您回來吧!」
岸那邊,毗舍離的人也這樣叫著,阿難陀就在船中大聲說道:「我考慮了你們兩國的怨恨,所以才特地來到恆河中間入滅,讓你們兩國各得半身!」
阿難陀說完以後,就坐在虛空中入火光三昧,進入涅槃,把聖體分成兩半,給兩國建塔供養。一個是在毗舍離城北方的大林重閣講堂,一個是在王舍城外竹林精舍的旁邊。
摩揭陀和毗舍離兩國因為阿難陀入滅的因緣,遂釋嫌修好,不再戰爭,救了千萬人的生命財產。阿難陀尊者的犧牲,真是偉大崇高!
阿難陀尊者入滅了,他對佛陀的功勞,對佛法的貢獻,他那溫和善良、謙虛忍讓的聖格,每在春風秋雨之際,更增加人們的懷念!
羅睺羅──密行第一
●人間第一幸福兒
佛陀還沒有出家的時候,是迦毗羅衛國的太子,曾經娶拘利城耶輸陀羅公主為妃。
太子和公主同是在十九歲的那年,生下羅睺羅,太子很歡喜,這不是一般人生了兒子的歡喜,而是因為太子曾向父親淨飯王數次要求出家,均未獲允准,淨飯王曾說,除非有了王孫才肯讓他出家,現在太子真的生了兒子,他可以達到出家的願望,心中怎不歡喜呢?
當太子要離開王城的那天夜裡,正是二月初八日,是羅睺羅出生的第七天,耶輸陀羅妃伸著玉臂讓羅睺羅睡在上面,自己也在睡意朦朧中,就在這時,太子探望了他們最後一眼,即把心一橫,乘著白馬,踰城出家去了。
從此,羅睺羅失去了世間上父親的疼愛。
不過,太子出家成了佛陀,父親一變而為老師,能令後來的羅睺羅修成聖果,這也正是天下第一的父親哩!
羅睺羅在沒有丈夫的母親和老來失去兒子的祖父熱愛之下成長了,生為獨一無二的王孫,天天在宮殿裡無憂無慮的過著日子,到了他懂事的時候,在他小小的心靈上也知道沒有爸爸可喚的悲哀。不過,他在年輕美貌的母親照顧下,母親就是他唯一的光明、唯一的慰藉、唯一的保護者。
失去了丈夫的妻子,在寂靜的深宮裡,春夏秋冬,度日如年,唯一給她人生希望的就是羅睺羅,母子相依,打發著悠悠的時光。
有人說,耶輸陀羅是苦命的女人,羅睺羅是可憐的孩子,但這只是從世間的俗情上來講,她的苦命,她的可憐,不過是短短的時間而已,有大的犧牲,就有大的收穫。到後來因為佛陀的度化,耶輸陀羅的出家開悟,羅睺羅的出家證果,這是最榮耀的女人!這是最幸福的孩子!
佛陀在告別王宮的時候,本想把正在睡覺的愛子抱在懷中親熱一下,但怕驚醒耶輸陀羅妃而來阻止他出家,所以佛陀在看最後一眼的時候曾說:「等我成就佛陀的時候,再回來探望此子吧!」
佛陀視一切眾生都如羅睺羅,一個羅羅不要緊,無量無數的羅睺羅在等著佛陀的慈愛,佛陀給眾生的是大慈大悲,生為羅睺羅的環境,更容易獲得佛陀的慈悲,所以,我們不要為羅睺羅從小沒有父親可喊而可憐,他是大聖佛陀之子,是撫育在以天地為愛情的搖籃中,所以我們要說他是人間第一的幸福兒!(待續)
●恆河上空入涅槃
佛陀涅槃後,繼承佛陀衣鉢的是被尊為首座的長老大迦葉,二十年後,大迦葉已經一百多歲,他就往雞足山裡面涅槃。
在他臨走時,他把佛陀的家業傳囑給阿難陀,阿難陀以將近八十歲的高齡,繼承法統,像是春天開花,秋天結果一樣的自然,這就是佛陀當初對他的希望。
如此,佛法在阿闍世王的護持之下,很平和的弘揚開來,自從大迦葉入滅以後,親近過佛陀的大弟子恐怕就剩下阿難陀一個人,領導著教團的阿難陀,年齡也一年比一年高,當他一百二十歲的那一年,有一天在過路中,聽到一位青年比丘正誦著佛陀講過的偈語,那位比丘誦的是:「若人生百歲,不見水老鶴,不如生一日,而得能見之。」
阿難陀一聽這首偈語被誦得錯誤得離譜,簡直可說是牛頭不對馬嘴,就很懇切的上前糾正這首偈語應該如下誦念:「若人生百歲,不解生滅法,不如生一日,而得解了之。」
那個青年比丘聽了阿難陀的教誡以後,回去告訴他的師父,哪知這位師父聽了反而不高興的對青年比丘道:「你不要聽阿難陀胡說,阿難陀現已老朽,已經失去記憶和智慧,我教你的不會錯。」
青年比丘聽了師父的話,又再去告訴阿難陀,阿難陀聽了想去找他的師父,問他為什麼會說出這愚痴的話來?後來他想想,跟這種人講話,他也不會聽你的,也就中止了。一向溫和讓人的阿難陀,統理當時的教團,有著無上的教權,但仍是以忍讓為處世的根本。
不過,已經一百二十歲的老人,而且又是開悟的聖者,對世間早就沒有絲毫的留戀,經過這次事件以後,他更深深的厭離世間,他想:「這個世間真沒有辦法,佛陀涅槃未久,謬解佛法的人就這麼多,未來教團中有邪知邪見的更不用說,我為佛陀誦出大法,而人們乃我見我執,並不依法奉行,我在世間上還有什麼用呢?」
當阿難陀這麼想時,自然就懷念起佛陀,更連想到舍利弗、目犍連、大迦葉等諸大弟子,他又繼續思惟道:「啊!這些人如同飛鳥追隨颶風一般進入涅槃,眾多的聖者中,現在只剩下我一人,如同被砍光的森林一般,留著一顆大樹也不能遮風擋雨,人間很寂寞,我也進入涅槃吧!」
阿難陀有了這樣的想法,就下了決心,把大法流傳的責任付囑給他久已培植的弟子商那和修,自己則拿起鉢向北方的恆河走去。因為這時摩揭陀國的阿闍世王正要和毗舍離國開戰,阿難陀心想,如果在摩揭陀國入滅,遺骨就不會分給毗舍離,如果到毗舍離入滅,他們也不會將遺骨分給摩揭陀國,所以他打算在兩國交界處的恆河中間上空進入涅槃。
當阿闍世王知道阿難陀要涅槃的消息時,幾乎昏了過去,他趕快帶領人馬在後追趕,當他到達恆河岸邊的時候,阿難陀已經坐船到恆河中間,阿闍世王立刻五體投地的大聲叫喊道:「最勝自在的佛陀!請您慈悲,施給我們寂靜的尊者!三界明燈的尊者!請您回來吧!」
岸那邊,毗舍離的人也這樣叫著,阿難陀就在船中大聲說道:「我考慮了你們兩國的怨恨,所以才特地來到恆河中間入滅,讓你們兩國各得半身!」
阿難陀說完以後,就坐在虛空中入火光三昧,進入涅槃,把聖體分成兩半,給兩國建塔供養。一個是在毗舍離城北方的大林重閣講堂,一個是在王舍城外竹林精舍的旁邊。
摩揭陀和毗舍離兩國因為阿難陀入滅的因緣,遂釋嫌修好,不再戰爭,救了千萬人的生命財產。阿難陀尊者的犧牲,真是偉大崇高!
阿難陀尊者入滅了,他對佛陀的功勞,對佛法的貢獻,他那溫和善良、謙虛忍讓的聖格,每在春風秋雨之際,更增加人們的懷念!
羅睺羅──密行第一
●人間第一幸福兒
佛陀還沒有出家的時候,是迦毗羅衛國的太子,曾經娶拘利城耶輸陀羅公主為妃。
太子和公主同是在十九歲的那年,生下羅睺羅,太子很歡喜,這不是一般人生了兒子的歡喜,而是因為太子曾向父親淨飯王數次要求出家,均未獲允准,淨飯王曾說,除非有了王孫才肯讓他出家,現在太子真的生了兒子,他可以達到出家的願望,心中怎不歡喜呢?
當太子要離開王城的那天夜裡,正是二月初八日,是羅睺羅出生的第七天,耶輸陀羅妃伸著玉臂讓羅睺羅睡在上面,自己也在睡意朦朧中,就在這時,太子探望了他們最後一眼,即把心一橫,乘著白馬,踰城出家去了。
從此,羅睺羅失去了世間上父親的疼愛。
不過,太子出家成了佛陀,父親一變而為老師,能令後來的羅睺羅修成聖果,這也正是天下第一的父親哩!
羅睺羅在沒有丈夫的母親和老來失去兒子的祖父熱愛之下成長了,生為獨一無二的王孫,天天在宮殿裡無憂無慮的過著日子,到了他懂事的時候,在他小小的心靈上也知道沒有爸爸可喚的悲哀。不過,他在年輕美貌的母親照顧下,母親就是他唯一的光明、唯一的慰藉、唯一的保護者。
失去了丈夫的妻子,在寂靜的深宮裡,春夏秋冬,度日如年,唯一給她人生希望的就是羅睺羅,母子相依,打發著悠悠的時光。
有人說,耶輸陀羅是苦命的女人,羅睺羅是可憐的孩子,但這只是從世間的俗情上來講,她的苦命,她的可憐,不過是短短的時間而已,有大的犧牲,就有大的收穫。到後來因為佛陀的度化,耶輸陀羅的出家開悟,羅睺羅的出家證果,這是最榮耀的女人!這是最幸福的孩子!
佛陀在告別王宮的時候,本想把正在睡覺的愛子抱在懷中親熱一下,但怕驚醒耶輸陀羅妃而來阻止他出家,所以佛陀在看最後一眼的時候曾說:「等我成就佛陀的時候,再回來探望此子吧!」
佛陀視一切眾生都如羅睺羅,一個羅羅不要緊,無量無數的羅睺羅在等著佛陀的慈愛,佛陀給眾生的是大慈大悲,生為羅睺羅的環境,更容易獲得佛陀的慈悲,所以,我們不要為羅睺羅從小沒有父親可喊而可憐,他是大聖佛陀之子,是撫育在以天地為愛情的搖籃中,所以我們要說他是人間第一的幸福兒!(待續)
最新消息
雪蘭莪瓜拉益智小學校園講座 點燃學子希望燈塔
2025-08-30拉曼理工大學佛學會 引導青年慧點人生路
2025-08-30芝加哥夏日禪修班 百人體驗人間生活禪
2025-08-30加拿大OMNI TV電視台 專訪覺凡法師佛教傳統文化月
2025-08-30佛光人攜手公益團體 用米香串起愛與希望
2025-08-30讀報教育首度進入鳳西國小 激發教師閱讀新思維
2025-08-30法蘭克福佛光山舉辦月餅製作課程 喜迎中秋團圓
2025-08-30中庄發展協會祖孫同樂 歡慶祖父母節
2025-08-30三重禪淨中心小樹成長禮 為入學點燈祝福
2025-08-30一社區一蓮花 幸福快樂在東里
2025-08-30
相
關
消
息
【星雲大師全集19】佛教管理學.佛法的管理法⑰ 2025-08-30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緣起與還滅.從入世的生活到出世的生活4-4 2025-08-29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緣起與還滅.從入世的生活到出世的生活4-3 2025-08-28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緣起與還滅.從入世的生活到出世的生活4-2 2025-08-27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緣起與還滅.從入世的生活到出世的生活4-1 2025-08-26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經義】佛法滿人間.心生萬法 2025-08-25
【星雲大師全集19】佛教管理學.佛法的管理法⑯ 2025-08-24
【星雲大師全集19】佛教管理學.佛法的管理法⑮ 2025-08-23